2010年9月30日

《觀察細胞》實驗教學小撇步-乾草浸液

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我大致上已經發展出一些很值得推廣參考的方法了
《觀察細胞》實驗教學小撇步-姓名貼紙
《觀察細胞》實驗教學小撇步

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繼續改來改去的東西,
其中一個就是乾草浸液,要觀察水中小生物,這是最方便的了,只要拿對草就可以了,最好的還是稻草,畢竟它是水田啊。
若是拿非稻草的枯草來泡,應該也是可行的,過去我就拿過仙草的乾草浸液來看,內容物還挺多的,不過挺令人納悶的,那些生物哪來的?畢竟仙草並不是水生植物啊。

不管拿什麼來泡,我覺得對學生觀察而言,最重要一點還是在材料分組。以前最多就是做把蓋玻片、染劑分組而已,後來我發現其實乾草浸液也要分組才對,因為這樣學生才可以直接坐在座位上,就可以取得所有需要的資源。

我的作法是,直接拿十多個小燒杯,裡頭放進稻草去泡水,這樣一來,等到要觀察的時候,把杯子分派到各組,如此一來學生也不需要離開位置,教室秩序也得以掌握。
乾草浸液01.jpg

不過也還是有個問題,乾草浸液要能夠一眼就看到一大片生物,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它們表面結出一層細菌的膜,可是當這些東西分裝給學生的時候,學生常會用滴管攪動整杯水,其實那就會把好不容易形成的各區生物相給弄亂了,甚至連表面的膜都弄得碎碎的,這樣之後的班級要看就會很可惜啊。

我只有九隻手指甲-拔指甲記

身為一位噁心的部落客,什麼有的沒有的都要記下來,先告訴各位,此篇有害身心健康,請各位小心為上。

教師節前一天,我的手指發生慘案,在關車門的時候,居然讓手被車門壓到,那瞬間我倒抽一口氣,差點哭出來。
馬上手指頭就出現瘀血了


本來很樂觀的想,應該不會有事吧,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日子一天一天過,瘀血越來越大,手越來越腫。
第二天的瘀血甚至在手上形成了一個莫名的頻譜圖!?還是XX走勢圖?



到了第三天,瘀血越來越大片,學生瞄到還問:「為什麼生物老師要擦奇怪顏色的指甲油」
指甲07.JPG

大姆指受傷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只要一不小心碰到就感覺好像快要往生了。
不能拉拉鍊,所以憋了幾節課的尿,不過後來發現原來我還有左手可以用。
不能按空白鍵,原來我一直習慣用右手拇指按空白鍵,還好左手很快就順手了。
其實我覺得我已經有返祖現象了,回到不能拇指對握的哺乳類時期,拿粉筆還得用食指和中指夾。

不過也有一些好處啦
像是不能打包垃圾袋,所以要指使梅子去打包,頓時成為家中的員外。
大姆指習慣性的翹起來,人人看到都以為我在跟他們比「讚」

就這樣過了三天,我看指甲裡的瘀血實在太大片,實在很想放血處理一下,可是自己弄又怕感染弄不好,所以就去找了醫生看看。

到了診所之後,醫生看過手指頭之後,輕描淡寫地說「這要處理一下」
我之前找過資料,通常就是指甲鑽洞放血吧,不然就是要拔指甲。我想我這個嚴重不到哪裡去,大概只要放個血吧!?

不過想來是錯的,醫生說「你這個要拔掉才可以喔,這樣比較快好,你考慮一下」

拔指甲耶!其實我又期待又害怕。期待的是,從來沒拔過指甲,不知道什麼感覺。害怕的是,那個是中國古代刑罰之一吧?

想沒多久,毅然決然就說「那就拔吧!」

我問醫生「會上麻藥吧?」
醫生「不用啦,很快的,而且上麻藥會很痛,麻藥退了又會很痛,這樣你要痛兩次」
我想想,我應該忍得住痛吧?就說「好吧,那就不用上麻藥,來吧!」
說完這句話,腎上腺素應該已經破表了吧?

醫生消毒過後,先用鑷子(還是刀?)先戳進我指甲底下,頓時我整個人手、腳和身體都強直了,還撞到後面牆壁,沒想到這麼「有感覺啊」
醫生戳了兩下,我也撞牆撞了兩下,他就說「那還是打麻藥吧」

實在沒想到打麻藥也是這麼痛,大概是針戳得也深吧,反正我只記得那短短幾秒鐘,我已經看完了我人生跑馬燈。
等到麻藥開始作用之後,醫生就開始動手了,我沒仔細注意工具是什麼,只知道他把工具滑進我指甲底下,然後夾住指甲,用力幾下,指甲就掉下來了。
那時候我也很忙,忙著握拳、踢腿,深呼吸。

結束過程之後,我還不忘跟醫生說指甲我要帶走做紀念。

以下就是我的指甲寫真啦,膽小的還是不要看,看了會有種怪怪的感覺。
.
.
.
.
.
.
.
.
.
.
.
.
.
.
.

這就是拔下來的指甲啦,還帶血的呦



翻面過來,還帶皮帶肉喔。因為我瘀血的範圍很大,所以其實指甲大部份都已經和底部脫離了,只要和周圍的一些肉分離就可以了。


其實洗洗之後,看起來就還好嘛(真的嗎?)



放在左手正常的拇指上,就知道原來指甲半月區之後有很大一部分都還藏在皮底下耶



現在我的手指頭總共只有9片指甲而已啊,不知道少掉的那一片多久可以長回來?
看到在wikipedia上有張動畫是某人受傷之後指甲成長的樣子




我想,等到我的手指可以拆掉紗布之後,應該也可以學著每天拍一張,可以看看它是怎麼長的

2010年9月28日

校園尋寶遊戲

做校園自然的觀察活動,其實以前也做過不少,像是之前做過的自然尋寶遊戲

這次做的校園尋寶的活動,其實也不是新的想法,剛剛在blog 上翻,發現我在2007年的這篇-科博館的教學導覽教師研習
就有寫到這樣的話
我之後還想設計個校園植物的任務單,大概會包括這些項目:
  • 利用局部近攝照片,讓學生尋找地點或是生物
  • 給葉子和聞味道,讓學生找出植物所在位置和種類
  • 進行葉型賓果
  • 比較兩類植物的異同
  • 找出校園中超過x公尺的大樹有幾棵


這次我做的活動,就是第1點的「利用局部近攝照片,讓學生尋找地點或是生物」。這次會去動手去做這個活動,其實還是來自於上次在生物趴辣客1(Bio Potluck 1)中怡嘉老師的分享。她提到她在給學生做校園觀察的活動時,是先準備一張標了10個地點的校園地圖,然後還準備了只寫了10種植物特徵的學習單,學生要拿著這學習單,去地圖上的10個點,找到符合特徵的植物,然後再把植物的名字寫到學習單上。

當天看到她的這項分享之後,心中就蘊釀著可以做什麼改變呢?

想了幾天,決定這麼做吧,去拍很多張校園植物的照片,然後加工處理寫上特徵、名稱和編號,然後再準備校園地圖,讓他們在校園中大尋寶!把找到的植物編號,標示在地圖上面。

這個就是我準備的照片,我拍了20張照片,共印了6組,所以是120張照片,然後透過costco的線上沖印服務,只要300元就可以了。


校園地圖是我另外繪製的,因為我只需要部份的區域。


今天做了一個班之後,發現老師很輕鬆,因為就看著學生東跑西跑,一點事都不用做。

不過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的,像是學生會自己分組,每個人分個兩三張照片,各自去找,等到找到地點之後,再回到有地圖的人那邊來標地點,可是這樣很容易標錯,因為標地點的人和找到的人,往往不是同一個。不過這還算小事,比較麻煩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看到所有的植物。

因為我做這活動,最主要是希望以後我在講某些植物的時候,稍微提一下地點,他們就可以有「哦,我知道哪邊有」的那種樣子。

像以後講到蘇鐵的時候,我沒有辦法在課堂上就為了一個蘇鐵就帶學生去教室外,但是我希望我提到蘇鐵的時候,他們就知道它長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而且希望他們在做完這個活動之後,每個人都會因為仔細尋找而記得它們的特徵、名稱和地點。

這個活動要做成全部的同學都去找所有的植物,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就要變成把照片都收在同一本相簿中,然後要全組集體行動,拿著一本相簿去尋找,只是我怕這樣又會很拖時間,不過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覺得這倒是可以改變的一個方法。

其實這個活動和自然尋寶遊戲有著不同的取向,之前那個,答案是開放性的,學生會找到什麼符合條件的東西,其實根本不知道。而這個活動是事先規劃的,所以學生的答案都是可以先被預知的。

在整體的生物課程規劃上,我認為是可以先用這篇的方法來教認識校園,這是很有用的,我在幾年前,曾經就用這種方式來做新生訓練,只是當時拍的東西不是植物,而是各種建築物。當學生自己去跑過這些地方,就會對這些地方有印象。等到學生對整體的環境有感覺之後,在未來在開始做自然尋寶遊戲,就可以有比較深入的答案了。

難忘的叫屍節

每年都有叫屍節,不過今年的叫屍節比較難忘。有難過的、有快樂的也有痛苦的。

難過的是麻雀奶爸週記裡的小嘰嘰在9/27傍晚餵完食物之後沒多久,就上天堂了。
完全不知道到底是怎麼走的?只知道餵完食物之後沒多久再去巢裡看牠,牠就已經走了。
每次想到,都還是心裡頭會揪著。

現在看見大嘰嘰孤獨一隻,也是很無奈,當初同一窩的有6隻,現在只剩下牠一隻,唉。

說完難過的,也有快樂的,教師節自然而然就會有一些同學送卡片來。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下課回到辦公室看見桌上躺了一個跟桌子一樣大的pp板,仔細一看居然是教師卡,真是一整個巨大化啊!



除此之外,也有令我很感動的卡片,是導師班送的,因為我們班是分散式資優班,所以平常很難得有機會能全班湊在一起。這樣的班級,要熟絡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好班上有些熱心的同學,再加上blog、plurk 和facebook,大家居然也有很不錯的感情,真好。

前幾天在上課的時候,就有偷瞄到幾個小女生在準備卡片,其實心中是有想到是給我的(真開心)

雖然是早就知道的事情,不過實際看到還是很快樂



不過我突然變成阿簡馬麻!這個也是挺妙的事啊。

晚上回家的時候,本來要跟梅子吹噓我收到學生的巨大化卡片,不過一進門就在客廳看到一艘「王船」,頓時pp板的卡片就虛掉了。
梅子的學生做了一艘「王船」的卡片,大小跟個單人座沙發椅一樣大,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因為根本收不起來啊!我倒是要看看梅子要怎麼收她的王船卡片。



寫完難過和快樂的是,最後來到痛苦的事啦,這件痛苦的事情不知道會痛多久。  ><..

周一一大早我就被車門夾到大姆指啦,痛到我蹲在地上起不來。


隨著時間改變,隔天教師節就已經變成這個模樣了,看起來好像什麼XX走勢圖。據說之後指甲還會掉下來,想到就覺得一陣恐怖,希望不會太痛。


其實我本來以為不會很痛的,不過沒想到手指頭的痛覺受器分佈實在太密集了,弄得我得想辦法找出各種減輕痛苦的方式。
包括把手指頭舉到各種高度,看看哪種比較不會痛,結果發現,舉到跟心臟差不多高度的位置,最不痛。

那姿勢呢,發現一個很奇妙的現象,把左右手伸直在胸前交握,然後反轉折回來,讓左右手相反(我保證,有 90%的看不懂我在說什麼)
就著這左右手相反的姿勢,看著看著,居然痛感也會減輕,不過不能太常用,偶而做一下,效果比較好。

看著手上的黑青,其實我還很納悶,為什麼黑青的形狀會呈現線條狀,是底下的瘀血沿著指甲的溝紋慢慢向前擴展嗎?我想明天就有答案了,目前最前端的黑青距離指甲邊緣只剩下3mm,加油!我等你。


2010年9月26日

嘰嘰奶爸週記1

上周日,凡那比颱風在新竹颳起好大一陣風,風大到讓我傍晚收到一封信,是畢業的學生正蕙寄來的
我爸在社區裡發現有鳥巢被風颳下來,一窩六隻只剩兩隻還活著,可是我們家住公寓沒辦法養,
不知是否方便星期一我上學前拿到學校給您,請您收養?


其實看見落巢雛鳥,應該是放置原地等親鳥來救援,不過那時我忘記先說了,所以等到隔天週一,我拿到雛鳥之後,也來不及放回去了。

本來我撿到雛鳥都是送去有鳥類救傷的機構去處理,不過在新竹就有點難了,因為新竹沒有像台北鳥會那樣有救傷機構。我接到小鳥之後,打了幾通電話,得不到收養的消息,只好自己養起來,暫時當起麻雀奶爸。

好幾年前,也有收養一窩麻雀的經驗,不過最後是以悲劇收場,所以對養活體這件事,其實一直有點疙瘩。不過決定開始收養,總是要做些準備。我開車前往鳥店,問老闆有什麼適合的飼料可以吃,老闆推薦我買小米飼料,我順道買了一個餵食器和一個小草窩,花了90元,希望可以順利養到飛走。

幾年前去台北市野鳥學會參加過「野鳥救傷訓練班」,在課程講義中提到,燕雀目的雛鳥(麻雀、白頭翁、綠繡眼等)的食物,可以用嬰兒的穀類泥狀食品或是小雞用的粉狀飼料餵食,不過從一些經驗顯示,若是完全餵給麵包蟲的內臟,可以得到更好的育成比率,為此,下週開始就會去弄些麵包蟲給牠們吃了。

這週餵小米的方式是先弄個小塑膠杯裝點小米飼料,加點水泡軟,拿餵食器在塑膠杯裡撞啊撞,裝了一些泡軟的小米之後,就灌進這些小麻雀的嘴裏。不過這對其中一隻小小麻雀不管用,因為嘴巴實在不夠大,若是用餵食器,常常會把牠們的臉弄到滿是飼料,所以剛開始的幾天餵食的時候,都是拿前端磨圓的鑷子在餵。

餵這些小麻雀其實還滿緊張的,因為很怕飼料跑進氣管裡。鳥嘴張開由上而下有三個洞,分別是鼻孔、食道和氣管,如果食物跑進牠們氣管的話,那就死定了。

這是第1天餵食完的樣子,嗉囊鼓鼓的,滿是飼料。我大約三四個小時就會餵食一次,不過下午消化的效率比較沒那麼好,通常中午餵完,到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嗉囊都還有些食物,所以就會延到六點多才餵,都是餵到他們不想再吃。


牠們剛來的時候毛很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窩裡發呆,不然就是在痾便便,那小隻的,每次我餵牠兩口之後,就會在我手上大出一條白白的糞囊。


這是大隻9/21的樣子




這個是小隻的,看起來還是禿頭鬼




9/22 大隻的毛又多了點



9/22 小隻的看起來還是禿禿的





9/25 兩隻長好快,麻雀的毛色都出現了,叫聲也更大了。每次在辦公室餵食都會引起一陣側目。





拍照的時候發現牠們尾羽基部有一顆小突起,不知道是不是尾脂腺







兩隻吵死人的來合照一下





因為兩隻實在太吵了,所以決定來幫牠們取名字,分別叫作大嘰嘰和小嘰嘰好了!

另外,周五也開始幫他們紀錄體重。從9/24晚上開始紀錄,每天約餵食3次,每次餵食前後都量體重,確認食量和體重變化。目前大嘰嘰約為8.60公克,一天要吃4.6克的食物;小嘰嘰為6.50公克重,每天吃3.75克。這樣的食量與體重的比例也算很驚人了,如果是個70公斤的成人,一天就要吃掉35公斤的食物了。



也許再養個一兩週,牠們就可以學飛啦,我就可以告別奶爸生活了,只是到時也有點麻煩,怕牠們摔到骨折。

(10/03更新,經過眼尖人一看,原來他們是斑文鳥,不是麻雀啊)

2010年9月23日

童年玩具顯微鏡和P2V攝影機

其實我小時候就很喜歡看顯微鏡,喜歡到我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一個顯微鏡了。
不過當然不是顯微鏡入手這篇提到的那種好多錢的顯微鏡,而是下面這個小小的顯微鏡。
價格好像是幾百元吧,是我存了好久的零用錢,然後去書局買回家的。

這個顯微鏡是我從小學就用到現在的顯微鏡,歷史很悠久吧!


裡頭附上一個有昆蟲、羽毛等標本的玻片,而且還有一袋蝴蝶翅膀,除此之外,還附上兩片載玻片、鑷子。我記得那時候好像還可以在福利社買到「蓋玻片」,而且還是一片一片賣的。



調節輪只有一個,但是也夠用了。其實我在想喔,如果每班的教室都能放一台這樣的小小顯微鏡,讓學生們想看東西就看,那這樣他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了,而且說不定可以像我一樣,動不動就把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放在顯微鏡底下。

不過後來我想,與其放這種玩具顯微鏡,倒不如放一台報廢已久但堪用的顯微鏡,應該也是不錯的方法。為了鼓勵他們用,也許還可以弄個使用登記簿,有用有加分。


當這種玩具顯微鏡遇上了新科技的webcam,可以玩出什麼花樣呢?

其實我已經有好多好多webcam,像之前要做演示教學也買了webcam,還幫它加裝八爪魚腳架,然後之前還有把改裝成數位顯微鏡的Webcam,半年前還為了做眼動儀買了兩個webcam,再加上筆記型電腦上面也有webcam,所以我這邊少說也五個webcam。

都已經有這麼多的webcam,還是不滿足,前一陣子看到噗友們前仆後繼買了這款webcam-P2V,結果我也手滑買了下去。這個webcam比起其他家的,優點大概就是多了一個自由調整的腳架、兩百萬像素、自動對焦


最近對焦距離大約是5 cm,身為一個生物老師,最喜歡看的就是到底它可以放多大。因為最近比較窮,身上只有五百元,沒有辦法像之前那樣闊氣地隨手拿出一千元,看仟圓鈔票上有什麼?

好吧,那又看看五百元有什麼啦,目標對準500的字樣


直接照其實就很清楚了,可以看到500裡頭有很多500。


如果在前面再多加一個放大鏡呢


效果就更好了,不過因為鏡頭小,所以成像圈就蠻大的啊



那如果把P2V接上我的童年玩具顯微鏡呢?


阿哈,還真的可以用呦。螢幕上的羽毛圖片就是用P2V即時拍下來的啊。因為有那個自由改變角度的腳架,所以要靠在顯微鏡上也變得很容易,不需要像之前找到的資料說用寶特瓶蓋來固定。那這樣用這個來演示實驗操作或是顯微鏡觀察,不就很變得很簡單了嗎?也許我可以再多想想,還可以怎麼用?像我最近帶顯微鏡的實驗時,遇上要製作玻片標本,我一定會先用實物投影機先示範給大家看,以後如果遇上沒實物投影機的場合,這個P2V就很好用了,只是還是需要接電腦。


同場加映,前一陣子教解剖顯微鏡的時候,除了鼓勵學生看鈔票以外,我還慫恿他們看手毛、書本等各式各樣的東西。

然後有人就拿了這塊海綿在看,還一邊喊著好噁心,一邊看得津津有味。
IMAG0035.jpg

我也鼓勵他們可以看看衣服的纖維,如果想看自己身上的衣服,除了脫下來以外,也可以試試這招,直接拉衣服上顯微鏡,看起來還蠻可愛的。
IMAG00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