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讀「科學教育,決勝未來」有感

去年年底,天下雜誌的教育特刊-「科學教育,決勝未來」出刊,拿在手上很厚實的一本。
打開細讀之後,跟想像的有點不同,不過多少也藉此了解了媒體所謂的科學教育是什麼。

我在讀的時候,一直有種被打斷的感覺,我到底是在看文章,還是在看廣告?

從頭到尾仔細一算,嘖嘖,整本雜誌從封面到封底有394面,但裡頭足足有161面的廣告,也就是這本裡頭有40.8%都是廣告。
有錶的廣告、補習班的廣告、學校的廣告...。
我不常讀天下雜誌,不知道這是不是常態?

雜誌說..
另外,我讀了這篇「台灣孩子 八成不想當科學家」之後,實在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有近七成的台灣國、高中生表示喜歡科學,但問到未來想不想成為科學家,卻有超過八成說不想,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落差?
DSCN3256

這樣看起來,好像是學校教育弄壞學生了嗎?真的嗎?


「整體學生竟有高達39%的比例都沒做過科學實驗,每週低於一次的比例也還有37.1%」
DSCN3258.rotated


「學校裡的科學教育,實作太少」,可以這樣說嗎?

「對科學有興趣,是否就有助於學生立志成為科學家?超過八成的學生卻很明確地說不想」
DSCN3259

原來我們學生不想當科學家啊,喜歡科學卻不想當科學家,這代表...?


「科學教育,實作太少」真的嗎?

先說科學實驗這個問卷題目吧,他的題目是「除寒暑假外,您在學校,平均一週做幾次科學實驗?」

我就以國中生物來當例子吧,我們7年級上下兩冊課本,各家版本略有不同,但大致上,上冊最多安排了約15次的實驗,下冊約10次實驗。一個學期有20週,如果每個實驗我們都安排一節課來做,那麼學生在上學期平均每週做0.75次,下學期平均每週做0.5次,也就是平均每週都不會超過1次。

雜誌裡頭調查,發現居然有37.1%的學生低於一次,這要驚訝什麼?

我反而要驚訝居然有2.4%學生回答,平均一週做5次以上實驗,這是怎麼辦到的?

如果不先了解科學課程在中學實施的狀況,就妄自以問卷得到的結果來解釋為「學校裡的科學教育,實作太少」,合理嗎?


「喜歡科學,卻不想當科學家」真的嗎?

未來想當科學家嗎?調查發現有82.3%的說不想,文章中寫著「對學生來說,科學家的身影可能太過偉大、崇高,所以早早打消了念頭。但不妨換個樂觀一點的解釋,台灣過去的科學教育過於菁英主義,科學教育的目的往往只是為了培養、拉拔少數資優生,因而讓很多人視科學家與我有何干」

這樣的題目預設立場,想知道學生到底想不想當科學家,但如果想知道到底學生未來的志向,這樣的問卷題目不該是設計成這樣,該是可以設計成開放式的問題「您未來想從事什麼職業」,再由結果中去分析。

難道喜歡科學就一定要當科學家嗎?喜歡科學,但是不想當科學家,是一種落差嗎?

喜歡科學,所以想當工程師。
喜歡科學,所以想當醫師。
喜歡科學,所以想當設計師
喜歡科學,所以想當...

科學,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喜歡,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