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日

顯微鏡觀察蕨類的教學

下學期生物課最後一次用顯微鏡的時間就是觀察蕨類孢子了,其實這也可能是大部份學生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用解剖顯微鏡的機會,因為目前高中的課程沒有用解剖顯微鏡,而大學裡除非他讀生物相關科系,否則這真的是最後一次了。

每次想到學生只在上學期的短暫時間內,就要學會精熟使用複式和解剖顯微鏡,就覺得實在不可思議。我相信學生如果再給他們多點時間,的確能夠純熟操作顯微鏡,不過課堂時間就是那麼多,能夠自己操作的人實在不多見,所以老師也只能在「老師,我看不到」的呼喚聲中度過實驗課。

然而,這種情況也許做些小改變,就可以有大改變。學生會喊著「老師,我看不到」,當然不是做實驗的時候突然瞎掉,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要看什麼,也不知道目標物實際在視野中的大小。

我有個經驗,3年前在觀察細胞的課程中,由於課本上沒有提供細胞的照片,所以我另外拍了照片印給學生看(詳情我寫在這篇),結果當時有學生看了照片和顯微鏡之後,說了一句「我以為它很大耶」。

對我們這些有經驗的人(教師)來說,預估目標物有多大,不是件難事,但是對一個新手(學生)來說,那卻是個完全陌生的東西。所以除了提供實物的照片外,或許還應該先讓他們有直接觀察的經驗,然後再動手做。

幾個月前,曾和怡嘉老師討論過如何帶顯微鏡觀察的課程,那時候就聽她說,她會準備幾台顯微鏡,先把標本放上去,調好亮度、焦距等,讓學生可以直接來觀察。回想以前唸書的時候,實驗課的助教有些也是這樣帶實驗的。

教師多花幾分鐘準備,也許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好吧?基於這樣的理由,最近一次觀察蕨類的時候,我就先搬了幾台解剖顯微鏡在台前,調好影像之後,讓他們可以自己到前面來觀察。

IMAG0537.jpg


IMAG0550.jpg

這樣做下來之後,發現有些好處,一是至少讓學生在動手前有觀摩的機會,二是也讓一些懶得動手的學生,至少有觀察的經驗。現在想想,未來也許可以仿效博物館的作法,在顯微鏡旁邊再加上圖片的說明吧,不過那可就要整個教師團隊的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