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

金文裡的大豆

我在讀《中國古代農業》這本書時,看到一段話,覺得好有趣。

大豆根部有能固氮肥地的根瘤,古人對此早有認識,金文中的「尗」(菽的初字),是大豆植株的形象,一橫表示地面,其上是生長著的豆苗,其下是長滿根瘤的根。


我對這個字十分好奇,很想看看到底金文裡的尗怎麼寫的,於是我到這個網站查看,不過找不到尗字。不過我換個角度想,查「叔」字好了,這個字的左邊就是尗,右邊的又就是手,這個字本來的意思是拾取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說文》。按象戴種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我把金文裡的尗和大豆的圖片合成在一起,看來古人的觀察還真有趣。底下那三點還說不定真是代表根瘤呢。


圖片剪裁自中國國家地理網

題外話,其實古字的「豆」並不是指豆子,反而指的是裝東西的器皿。一直要到秦漢時期,人們才把菽叫作豆。

雖然,現在我們早已不叫大豆為菽了,不過菽這個音,卻成了國外對這種作物的稱呼了:拉丁文 soja、英文 soy、法文 soya、德文 soja。(請見漢字中的古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