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

從移花接木看生物地理分佈

有句成語叫作「移花接木」,字面的意思是把將花木的枝條接到別種花木上。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換真,欺騙他人。

雖然這有負面的意思,不過移花接木講的就是農業的技術-嫁接。

2011年三義茶花節時,苗栗縣政府有則新聞稿:「產銷班員吳盛雄12年前從舅舅的山裡移植栽種的一株茶樹,樹齡已有100年,形狀特殊,層次分明,且嫁接6種不同花型、花色的品種,最近由三義鄉農會理事長呂明忠以100萬元買下,創下三義茶花最高的行情;呂明忠說,這株茶花將擺放在住家庭院供大家觀賞,三義的茶花已逐漸發展成為地方精緻農業之一,希望全國愛花人士加入「護花使者」行列,到三義賞花、買花。


圖片來源:苗栗縣政府

「移花接木」可以種出產值這麼高的茶樹,倒也不錯喔。


要作移花接木,得先把砧木(被接的植物),用刀切開部份樹皮,再把穗木(接進去的)插到樹皮和木材交接之處,再用膠帶環繞幾圈,就算是完成了。這件事讓我最好奇的,就是到底兩個植物的維管束怎麼會相連呢?它們是不是有什麼機制可以尋找維管束的位置呢?

下面這張圖,是梨樹的嫁接,砧木是粗梨,穗木是新世紀梨之類的。
嫁接枝


好端端的植物,為何要嫁接呢?其實這就好像生了小孩,然後托超級保母去養一樣。

比如說番茄當穗木嫁接茄子,為的是有較佳之抗病性及耐淹水性之優勢;而西瓜當穗木嫁接扁蒲,是為了避免感染蔓割病;葡萄當穗木嫁野生刺葡萄,可以避免根瘤蚜和線蟲的危害;苦瓜當穗木嫁絲瓜,則是避免雨水爛根。

高接梨的嫁接算是比較出名的,因為名字裡就看得出是「接」的,通常是拿豐水梨、新興梨、新世紀梨當穗木嫁橫山梨,為的是把高海拔生長的梨種到平地。像新竹新埔的高接梨或是宜蘭的三星上將梨就是用嫁接的方式,把溫帶梨請到平地來長

其實有另外一句成語也和嫁接有關係,那就是「南橘北枳」、「橘淮為枳」、「橘越淮而為枳」。

在《晏子春秋》裡記載,齊國的晏嬰出使楚國時,楚王想要羞辱晏嬰,就在宴會上讓人帶著一個盜竊犯來到面前,說這是齊國人。楚王就問晏嬰,是否齊國人生來喜歡偷竊。晏嬰便回答:「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橘過了淮,就變成了枳,其實這有可能是有人把橘當作穗木嫁接在枳上,在南方能長出橘子,但到了北方橘子長不出來,就只有枳才能長出來了,因此才會「橘越淮而為枳」。

其實這則故事裡,還隱含了環境影響生物分佈的科學。


在這篇《魏晉南北朝生物學》中,提到了古人很早就觀察到生物的分布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像《南方草木狀》就紀錄了南嶺是中國南北植物分布的分界線,而戴凱之的《竹譜》則指出由於氣候寒冷,所以黄河以北竹類很少,而南方竹類卻非常茂盛。


「橘越淮而為枳」則是指出南北的界線在淮河。國中讀過中國地理的人,對這條秦嶺和淮河代表的意義應該不陌生。這條線代表了中國一月份攝氏零度的等溫線,在維基百科裡,也寫著它還有著其他的意義。對許多生物來說,溫度就是影響分佈的關鍵。


就像前面講到之所以要把溫帶梨樹嫁接到平地的梨樹,問題關鍵可能就是溫度。

我猜想,梨樹可能跟這篇《櫻花花期預測的物候學》講的櫻花一樣,花芽需要低溫才能休眠,然後在溫度開始上升之後,開始成長開花。溫帶的梨樹如果直接種在平地,花芽可能會有問題,因此透過嫁接技術,將溫帶梨已經有花芽的徒長枝剪下,拿到平地來嫁接。

再回到生物分界線上,台灣也有許多生物分界線,以垂直的來說,不同海拔高度生長的植物類型就不同。或是不同深度的海水,就會有不同的藻類(見從海藻看「藍海策略」一文),而不同的藻類,就會供養不同的魚類。

而水平的生物分界線,就像是烏頭翁和白頭翁的分佈界線。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的鳥類,分佈在花蓮、台東及恆春半島,其他地方就都是白頭翁的地盤了。然而中間的界線其實是模糊的,因為白頭翁透過放生或是開發,逐年侵入烏頭翁的地盤了。

早在民國79年,劉小如教授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烏頭翁及白頭翁之分佈調查》就寫到,1950時宜蘭地區原無烏頭翁也沒有白頭翁,後來白頭翁開始進入宜蘭之後,分佈區不斷往南。民國79年時,烏頭翁和白頭翁的分佈重疊區在和仁、北埔、西寶之間,以及枋山與枋寮之間。

在這些重疊區中,偶而可見到這些雜交的個體(雜頭翁)。

ps.原本要寫嫁接的,結果寫到烏頭翁去,現在不知道怎麼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