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

顯微鏡與細胞的行動學習課程(5)-細胞的思考與討論

從顯微鏡操作到看懂細胞的課程中,前段都是自學和小組共同操作,接下來就進入小組討論與發表活動了。學生從看見細胞到看懂細胞,關鍵就在這堂課。


這堂課有兩種操作模式,先進行討論,再教課文內容,或是先進課文再進行討論。(進課文的方式,可以另篇再談,是採用錄製課程影片,學生自學之後寫下筆記,然後寫線上測驗)
到底先討論好呢?還是先進課文呢?我覺得兩者各有特點。先看過課文的人,可以用課文的指示找到答案,而先討論的人,則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從圖中看出端倪。

討論的問題是這樣:

請用下圖來討論以下問題
  1. 染色前後會有什麼差異?從哪幾張圖片可以看得出來有沒有什麼東西會變得明顯?
  2. 哪幾張可以看到細胞核?我們觀察的細胞中,ㄧ個細胞中有幾個細胞核?
  3. 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嗎?哪些有?哪些沒有?
  4. 哪兩張圖互相比較,可以分得出來細胞膜和細胞壁,為什麼分得出來?
  5.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有什麼一樣的地方?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拍攝的顯微照


這張圖片在學生的課程裡至少出現三次,而且未來還會再出現。一是用複式顯微鏡觀察細胞時,二是進行顯微攝影時,三則是討論課程。我的目的是藉由這張圖作為他們對細胞影像的承載工具。當他用複式顯微鏡看細胞時,他知道他看的是這張圖上的哪個東西,當他進行顯微攝影時,他知道他拍的是那個東西,當他進行討論的時候,就可以藉由這張圖連結到第一次上課時用複式顯微鏡看到細胞的那個印象。

如果沒有一張圖來作連結的話,學生在這個大課程裡的知識是分散而破碎的。實驗課看的細胞,和課本講的細胞沒辦法有效的連結,而這張圖還會持續用在後續討論「物質如何進出細胞」以及「個體的組成層次」時。


2014-09-16_09-29-20

2014-09-15_15-27-31


學生討論過後,在筆記本上寫下答案,然後在課程後半進行抽籤,一組上台回答一題。而老師擔任的角色,就是鼓勵、引導還有讓出講台麥克風。


透過這樣的行動學習課程,我認為幫助不少。等到第二次段考時,又要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學生如果忘記怎麼用,只要再課前再看一次影片,就能喚起印象。

而且讓學生先看影片預習實驗步驟,也可以讓已經預習過的學生可以更快完成實驗,而且還有時間看自己想觀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