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

手機顯微鏡改裝解剖(實體)顯微鏡

生物課程裡稱的解剖顯微鏡和複式顯微鏡,我覺得名字很尷尬。因為「複式」是相對於「單式」,單式顯微鏡是一個鏡片,而複式顯微鏡是有多個鏡片組成目鏡和物鏡。所以所謂的「解剖顯微鏡」其實也是複式顯微鏡。

而解剖顯微鏡之所以叫作「解剖」,則是用功能來命名,它也有其他名字,如實體顯微鏡、金相顯微鏡。

解剖顯微鏡的特點在於工作距離較大,所以才能進行解剖。

一般我們用7mm透鏡製作的手機顯微鏡,雖然能得到較高的放大倍率,但是鏡片的焦距短,工作距離短,很難在標本上操作什麼,在加上倍率高,景深淺,所以對於某些標本也很難一窺全貌。

如果需要微距且工作距離大的手機顯微鏡,那麼就需要更改透鏡了。

手邊有一些不同焦距的透鏡,我底下的實作,使用左邊數來第二個的透鏡,直徑18mm。
DSC05386

把透鏡利用黏土黏在手機後鏡頭
DSC05376 DSC05375

手機直接放在手機顯微鏡的上板(但並不是利用原有上板的7mm透鏡),加裝的透鏡突出於上板之外。如果是使用科學maker的手機顯微鏡,可以加裝偏光模組的載物板,因為其短軸長度較長,能夠提供較大的置物空間。這樣的透鏡提供至少3公分的工作距離(標本到透鏡之間),雖然只有3公分,但要打光或是進行操作,這個距離都是可以的。
DSC05378

上圖拍攝的物體是一隻死在窗台的斷頭椿象,斷頭處看到的白色絲狀物是氣管。
IMAG1235